Categories
跟蹤90後 | Born in 1990s 身邊的人 | People Around

愛情裡有一種美,叫「我想為你堅持多一會兒」

D 同學,女生,生於1993,目前戀愛中

Q:你覺得愛情是什麼?

在現在的狀態裡,我比較傾向於把愛情當成一顆糖。我們和對方分享甜蜜的事情。當然,也會有一些不甜蜜,讓人惱火的時刻,但更多時候我會把戀愛當成一顆糖,只是單純的、分享甜蜜的事情。

Q:愛情在你生活裡面是什麼樣的地位?

首先愛和愛情是不一樣的,在生活裡愛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愛情是這個很重要部分裡面的一小塊。在愛情前面,還有我自己。我總是覺得我需要先充分地愛我自己,感受自己,感受生活,才會再去考慮其他事情。

Q:你一直都這麼覺得嗎?

更年輕一點的時候,會覺得幸福特別容易,所以那時會很容易說很多承諾,做很多事情。但是後來我發現,事情沒有我想像中那麼簡單。從開始,到戀愛,到到達那個幸福的目的地,是很長很艱難的路,取決於很多條件。於是我就從天真的狀態裡意識到了一個「難」字。現在我更多地會享受每個當下,每個快樂的時刻,而不會輕易地去承諾。

Q:你覺得,「走到最後」會看到什麼?

可能是,一段關係或者一段感情,最後兩個人可以結成一個「聯盟」。不一定是結婚,但是彼此之間會無條件地相信彼此,會約定好我們會一起戰鬥,成為最好的戰友。

Q:那你覺得戀愛是一種親密關係嗎?

「談戀愛」是一種親密關係,但我又不覺得每一段戀愛關係都是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是指兩個人的心的距離很近,彼此會很願意把心裡面的想法告訴對方。但是有一些戀愛關係裡面,兩個人可以走得很近,但是內心不一定很近。

Q:為什麼會有人能開始或者保持一段「不親密」的戀愛關係?

可能只是因為那個人總是能很強烈地吸引你,在人群裡你總是要多看 ta 幾眼的。但是你不一定能和那個人分享所有內心的想法。有些時候,你和對方聊一些比較深的東西,然後你發現,對方不理解,可能你就不會再說了。可能有一些戀愛就是這樣淺淺的,沒有太多內心深處的交流。

Q:那你覺得親密的關係是怎樣的?

我願意這個人在我的生活裡,我也願意參與 ta 的生活。我們兩個人各自為對方開了一道門,可以相互地隨意進出。

Q:這樣的關係最難的地方是什麼?

你需要很長的時間,很多很多的累積,然後才願意給這一個特定的人留一個門,一個你永遠不會上鎖的門。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那個人是可以來去自如的,並且 ta 也對你如此。整個事情都很難,而且很容易被毀,好像其中沒有一樣東西是可以說「最難的」。

Q:你覺得我們身邊的同齡人的戀愛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現在大家進入戀愛的速度很快,但是可能出來的速度也很快。每個人和其他人在一起的理由都不一樣,好像沒有一個很共性的原因。你會在某一段時間忽然聽說 ta 戀愛,然後很快,又會聽到那個人分手的消息。

其實我很能理解,有時候我們在沒有完全充分了解一個人的時候就決定跟一個人在一起的那種心情。如果永遠跟一個人保持朋友關係,你就很難找到那個了解對方的窗口。發生戀愛關係的時候,你會有另外一個視角,更深地了解一個人。當你更深地了解那個人之後,你就可以很快確定,能不能走下去。所以就會很快聽到分手的消息。

就像我們現在買東西很多都有「7天無理由退貨」。我們收到一個東西,打開,看一眼,不喜歡就把盒子關起來,退掉不要了。

但是我覺得,愛情這個東西,有時候有一種美,是「我想要為你再堅持多一會兒」。可能我在那個更深的視角裡面看到一些不合適,看到一些可能會傷害到我,傷害到你的地方,你會看到自己有很多稜角。如果這時有個人能有一種想法說,我願意為了你,明明知道不太合適,但我還是想要再陪你多走一段,還是想要看一看,會不會有別的可能呢?給那個「7天無理由退款」的東西一個機會說,我可以在這7天裡先用看看?

如果談了戀愛之後,那個人沒有讓你產生想要再堅持一會的心意,我會覺得有點可惜。

Q:你覺得這個「七天無理由退貨」,是我們這代人普遍的戀愛態度嗎?

我一直都有一個困惑,我不知道我們這一代人到底是怎樣的一代人,我們這一代人共同的特性到底是什麼。所以我常常很懷疑地想,我自己身上的這些想法和特征,是我自己的,還是是我們這一代人共有的。或者,沒有那麼多共性,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特徵?

Q:如果和更年輕的(比如95後)對比一下呢?你覺得他們和我們是同一代人嗎?

可能不是同一代的人。比如說,有些95後非常喜歡跟著現在潮流的任何變化的方向去嘗試,而且轉換速度非常快。給我一種他們永遠都跟得上,樂此不疲的感覺。但是我覺得我沒有這種跟上的速度,我會覺得累。

Q:我們在那個年紀的時候不會這樣?

我覺得我20歲上下的時候也沒有那種很新鮮,很蓬勃的感覺。我身邊的同齡人,我的圈子,也沒有對這種最新、最火的東西會有這麼熱衷於去跟上熱度的做法。

身邊有一些95後的親戚,他們可以很飽滿地喜歡,很完全地放下。在一起的時候,可以喜歡得很熱烈,但是結束的時候又可以非常自如,有時候打一個語音就結束了。而且結束了以後,該逛街逛街,該吃飯吃飯,該聊天聊天,沒有任何不適,非常完全的放下。可能他們這一代人在感情的方面更率性一些吧。

Q:這會不會和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最初對愛情的印象有關嗎?比如受到過哪些作品的影響。對我來說,我覺得我是個很不「90後」的人,因為我對愛情最初的印象,是初中的時候讀的比如說古龍的《天涯明月刀》裡面「人人身上都有一根被別人牽著的線」,或者白先勇的《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和《謫仙記》那種,反而可能和70年代接上了軌……當然現在的我和那時又有點不一樣。

我不知道現在他們都看些什麼……但是我對三毛書裡的一段情節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她走在路上的時候,周遭的環境有一種讓她在仙境裡的感覺。她就想,如果自己是個神仙多好,那就可以飛走了。但是想了一下,又覺得還是不要,還是踏在地上比較好,因為晚上要回去給荷西做飯。

就是,其實快樂有很多種,比如有一種讓自己飄在半空的快樂,你以前可能想像過(各種各樣的快樂),但是因為有一個人的存在,所以你想要踏踏實實地踩在地上。

July 8, 2018

By Lance Yip

基督徒 / 博物學&人類學發燒友 / 搖滾樂迷 / 維基百科漫遊者
Christian / OTAKU of Natural History & Anthropology / Rock n' Roll Fan / Wikipedia Wande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