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反復閱讀德勤2017年度的人力資本趨勢報告(誰能想到我竟然有一天會讀這種東西),它的主題是企業應該建立數字時代下人力資本管理的「新規則」。其中有一段值得深思的總結:
「當今時代正需要新的數字化業務和工作技能。正如德勤在報告中所述,企業應在職業策略、人才流動性、組織生態系統和網絡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以促進個人和組織的革新。但現在的問題不再是進行培訓或者設計更優的職業生涯那麼簡單,而是企業必須以全新且極具挑戰性的眼光去審視和關注領導力、架構、多樣化、技術以及員工的整體體驗。」
「極具挑戰性」的,不僅僅是指以 challenging 的眼光去批判地看待過往的事情,也指它對每個人自身的一種挑戰:對「用過去行之有效的標準來看待一個與這些標準毫不相干的新嘗試」的誘惑之抵抗。
過去的經驗、前人總結的規律是重要的,它讓我們知道為什麼「有今日」,過去我們遵循的標準是在什麼條件下成立的,我要引發的改變是什麼,我在解決一個什麼問題。
但是如果想要給某件事建立一種新的面貌,就不應該把自己在舊標準下的表現太當一回事兒。理解乃至應用過去的經驗不是問題,把過去的標準當成永遠的標準才是。如果說「傳統的考試成績好不是教育的全部」,那就不該太介意因為花了時間去學習同理心和思辨能力而考試「掉隊」。有一些事情,比如更關注環境效應,比如更關注公義,也比如更關注商業的「向善」,或者把每個人當作「人」去看待而不是「用戶」、「受眾」、「僱員」、「消費者」或者其他,那麼在傳統的標準裡面它很自然地意味著成本的上升和效率的下降。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應該創造出更多的其他同樣重要的價值。過去我們對一家公司的全部期待就是「盈利能力」,這個舊標準製造了無數像今天的 AI 一樣毫無 insight 的巨獸。(華裔科幻小說家特德·姜曾在去年的一篇 BUZZFEED 文章中有更具體的闡述,我也是在這篇文章中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觀點,並且深深地認同)在新的標準裡,有一些價值應該和商業利潤同樣重要。
全神貫注在打開全新的可能性,並且設法擴大其中的空間,讓它可以容納更多的人持續發展,這才是真正的「激進」,也是我當下最想參與其中的事情。
它也是中國人特別缺少的自由——多元的價值觀,以一個個可持續發展的組織作為實踐而存在,讓每個走向職場的人真的「有得揀」。
當然,「生存」是很多事情的前提。當我把「可能性」和「生存」兩個詞放在一起的時候,我想到了一種動物叫做「獨角獸」。
難怪人們起初會稱像 Airbnb 這樣的公司為「獨角獸公司」。
*圖片摘自電影 Blade Runner